临安区围绕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聚焦山区群众“检查诊疗就近看医难、病患日常配药用药难、失能老人居家护理诊疗难、签约医生真约真服务难”等问题,创新“山区乡村医疗优质共享”改革,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
主要做法
“一村一团队”,打造行走的“流动医院”
一是组建由区级医院专科医生、卫生院全科医生、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共同参与的“1+1+1”服务团队151支。二是配置5辆“综合巡回诊疗车”(配有DR拍片、超声、心电等设备),20辆“签约服务随访车”等移动诊疗设备,开通远程诊断、移动医保,实现群众“家门口”诊疗、检查、医保结算。三是创建“1+8”巡回诊疗机制,“综合巡回诊疗车”每月1次、“签约服务随访车”每月8次进村入户开展诊疗服务。截至目前,“巡回诊疗”全区共派出医务人员1万余人次,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筛查出各类疾病6千余例,通过及早治疗挽回了部分患者生命,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攀升。
“一家一屏幕”,打造到家的“云上医院”
一是“电视”问诊。建立可视化诊疗平台,村民在家中通过电视呼叫卫生院医生或牵头医院专家进行“面对面”问诊。截至1月底,累计服务574次。二是“云端”配药。全区公立医院全部接入“智慧云药房”平台,药品目录达到2116个,配送药品处方4993张,同时构建药品配送闭环系统。三是“掌上”诊疗。区级医疗机构均入驻互联网诊疗平台,患者可通过“浙里办-健康临安”APP在线复诊、结算、配药,并可预约CT、磁共振、B超等检查。
“一人一档案”,打造智能的“健康管家”
通过归集大数据,为全区56万群众建立升级版“3D”“数字健康档案”。提供定制服务、AI自助服务、AI管理慢病管理以及全区疾病谱分析,提高了“两慢病”规范管理率。截至目前,智能穿戴服务48.6万人次,“AI慢病助手”健康分析5.6万人次,日均活跃量600余人次。
“一户一家医”,再造群众满意的“赤脚医生”
一是培育新型“乡村医生”。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通过定向委培、组团帮带、实践培养,组建新型乡村医生。二是创新乡村医生晋升通道。按照“优转、老退、劣汰”策略,迭代升级乡村医生队伍。三是创新签约服务模式。数字赋能,搭建“数字家医”系统,实现手机端、电脑端签约管理、信息查询、精准转诊、预约药品配送等服务。
实施成效
重塑群众看病模式,实现从“病人上门找医生看病”向“医生上门主动服务病人”转变。改革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线上、线下“双下沉”。重点解决了山区群众看病难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较优质的诊疗服务,好评率达到100%。
重塑医疗资源配置方式,实现从“单一诊疗”向“组团共诊”转变。建立“全专联合”“一站式”服务的新诊疗模式,促进基层医防融合,增强诊疗服务的连续性、协同性和综合性。
重塑家庭签约医生管理体系,实现从“签而有约”向“签而优约”转变。定时定点定人地巡回诊疗群众,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增强了群众获得感、提升了群众对医生的信赖度。十类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由83.09%提高至92.21%,同比增加9.12个百分点。
重塑健康管理模式,实现从“人管健康”向“数管健康”转变。建成覆盖全人群的3D健康档案,浙里办日均活跃度2000人。
下一步工作方向
全面深化“四个一”改革
优化“一村一团队”服务,扩面“一家一屏幕”,完善“一人一档案”,提能“一户一家医”。
系统性重塑“新型赤脚医生”
按照“优转、老退、劣汰、严进”总策略,深化乡村医生队伍管理、薪酬、晋升等机制体制,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工作绩效、评定标准、考核办法,进一步迭代升级乡村医生队伍。完善“巡回+带徒”“晋升+下沉”等乡村医生培养机制,巩固“1+1+1”团队的服务机制,全面打造新时代乡村医生队伍。
延伸拓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链”
整合区域医疗、养老、护理等机构资源,贯通健康数据,构建护理、养老、康复、医疗四位一体的“系统+服务+老人”智慧服务新形态。扩大智能可穿戴设备服务范围,从“两慢病”服务群体扩大至老年人群体,提供集健康监测、安全预警、亲情提醒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
- “一村一团队”,打造行走的“流动医院”
- “一家一屏幕”,打造到家的“云上医院”
- “一人一档案”,打造智能的“健康管家”
- “一户一家医”,再造群众满意的“赤脚医生”
- 全面深化“四个一”改革
- 系统性重塑“新型赤脚医生”
- 延伸拓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