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策实讯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和案例,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浙江经验”

“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浙江涌现了一批有思路、带动效应强的案例经验,逐渐形成了乡村振兴的十种发展模式,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浙江经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各地因地制宜,涌现了许多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拉开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序幕。“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浙江涌现了一批有思路、带动效应强的案例经验,逐渐形成了乡村振兴的十种发展模式,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浙江经验”。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和案例,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浙江经验”  第1张

1、空间聚集模式:美丽休闲

桐庐:多规和一,勾画富春山居新图

作为全省村域规划“多规合一”试点,桐庐构建覆盖全县、统筹兼顾的美丽乡村规划体系,将县乡村三级规划体系变成以“特色产业带”为单位编制县级规划体系,形成古风民俗带、生态养生带、产业风情带、诗画山水带、运动休闲带错位化、特色化发展,全域化、整体性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衢州:山水为凭,串起诗画乡村风光

衢州,浙江的重要生态屏障、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2019年,衢州启动“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建设,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形成3条风光带、6大样板区、18个特色点、18组美丽乡村群的总体格局。这条从衢州全市层面规划统筹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挖掘沿线特色,形成整体优势,实现统一规划、整体推进。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和案例,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浙江经验”  第2张

2、绿色崛起模式:生态旅游

余村: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余村,位于湖州市安吉县,2005年“两山”理念提出后,余村从“采石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关停矿山、工厂,开始坚定地走乡村旅游产业的道路,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如今,余村已完全实现了从过去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到现在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转变,并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名单。

洞头区:修复一片沙滩,激活一个村庄

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成为全国首批8个蓝色海湾整治试点单位之一,通过实施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利用生态“杠杆”撬动了产业崛起、海岛振兴,让海岛群众换了一种方式“靠海吃海”,走出一条既彰显海韵、又留得住乡愁的绿色发展道路。

2018年洞头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获此荣誉的首个海岛地区。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和案例,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浙江经验”  第3张

3、产村融合模式:多元产业

曹村镇:万亩农田“种”出美丽经济

曹村镇隶属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地处瑞安中南部,距温州机场仅48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三面环山,山清水秀,资源丰富, 环境优美,水陆交通便捷,因而被称为“浙南县通衢”。其农业物产丰富,主产品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西瓜、杨梅、甘蔗、马蹄笋、毛豆等。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曹村镇率先响应号召,成为瑞安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紧紧围绕战略总要求,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打造了集农业生产、生态旅游、户外运动、乡村休闲、文化体验、康体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曹村田园综合体。每逢节假日,曹村镇“水陆空”三栖旅游日均客流量达到5000余人次。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和案例,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浙江经验”  第4张

4、品牌引领模式:特色产品

衢州:“三衢味”香飘九州

自从在G20杭州峰会上走红,衢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三衢味”成为浙江省打造美丽大花园、振兴乡村产业的标志品牌。柯城柑橘、江山猕猴桃、开化清水鱼、常山胡柚等产业通过“三衢味”的聚合作用,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农产品溢价销售。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和案例,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浙江经验”  第5张

丽水:“山”系品牌筑托花园乡村

近年来,丽水市通过逐步构建以山地特色为内核的“山”系产业体系,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农家乐民宿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居”、乡村旅游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景”等,有力推动了乡村经济加快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5、数字赋能模式:互联网+

五四村:探索“数字乡村一张图”

2019年9月,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在浙江省率先探索“一图全面感知”乡村数字化治理平台。一张叠加各部门17个图层232类数据的五四数字乡村底图,如同村庄里的“智慧大脑”,乡村旅游和集体经济发展不断提档升级,使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5万元。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和案例,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浙江经验”  第6张

遂昌:农产品“触网”迸发乡村新活力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市遂昌县,农村人口居住极为分散。2013年遂昌县成立首家县域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为小农户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遂昌县去年仅土猪肉销售额便达到43.53万元,户均增收4000余元,而网红特产长粽的销售额更是突破5000万元。

6、文化深耕模式:文化创意

葛家村:“艺术家驻村”与农民同频共振

2019年开春,宁海县葛家村启动“艺术家驻村”行动,探索了一条与农民融合设计乡村的艺术振兴之路。据统计,葛家村村民建设了40多个共享空间,创作了300多件艺术品,但投入仅60多万元,这个村子2019年前11个月接待了3万多名游客,仅民宿收入就同比增长了3倍。

大陈村:村歌文化凝聚“精气神”

近年来,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以“党建+文化”为发展总引擎,借助村歌文化带来的叠加效应,全力打造农旅融合、主客共享的美丽乡村,推动文化和经济融合发展。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和案例,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浙江经验”  第7张

7、要素激活模式:闲置农房

绍兴:让闲置农房成为撬动乡土活力的新支点

2018年,绍兴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一条闲置农房激活利用的新路子,成为该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目前,该市累计引进2965个开发建设项目,激活15839幢闲置农房共308.29万平方米,带动农民就业20594人。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和案例,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浙江经验”  第8张

石塘镇:老石屋变成“东海好望角”动力源

温岭市石塘镇依山傍海,被誉为“东海好望角”。自2014年以来,石塘镇通过石屋元素、石屋文化有机嫁接旅游业态,引导石屋旅游民宿发展,实现了石屋的保护和增值。

资源盘活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红利。被誉为“画中镇”的石塘镇2019年接待各地游客约23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约3.5亿元。

8、能人带动模式:社会投资

下山头村:村企共建打造“有趣村庄”

乐清市大荆镇下山头村4年前创新“村企共建”模式,通过村党支部与乡贤企业结对共建、组织共商、项目共创、难题共解、服务共推、资源共享,走向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和企业利润“三丰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4年前的10万元增加到如今的206万元。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和案例,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浙江经验”  第9张

乌岩头村:“布袋教授”与古村的复兴实践

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乌岩头村在俗称“布袋教授”的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团队的指导下,以“民国印象、艺术村落、慢生活区”为主题,开展村内古建筑修缮、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去年,乌岩头村将村集体6间房子出租,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8万元。

9、片区联动模式:联动发展

淳安下姜村:联合体抱团“绿富美”

近年来,淳安县下姜村,联合周边31个行政村,施行组织共强、规划共绘、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和品牌共塑,共同打造乡村振兴联合体。2019年,大下姜32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076.9万元、经营性收入931.3万元,有31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0万元以上。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和案例,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浙江经验”  第10张

奉化滕头村:片区联动共绘五村新图景

5年来,奉化区滕头区域党建联合体通过“五联五促”,把7个村拧成一股绳,实现区域内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公共服务、党的建设等各项事业联动推进。 

10、四治融合模式:村庄治理

桐乡越丰村:“三治”到“四治”的乡村治理跃迁

桐乡市越丰村在2013年启动“自治、法治、德治”建设工作试点的基础上,探索“自治理村、法治护村、德治润村、智治管村”的乡村治理经验,走出了一条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之路。

岱山东沙镇:“四治融合”让渔港小镇美起来

岱山县东沙镇成立网格理事会,组建村级调解员队伍,开发“平安通”APP客户端,实现村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推动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四治融合”。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的启示

1、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优势要素,打造优势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精准破题

从浙江省乡村振兴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每个区域的优势要素不同,比如桐庐是美丽环境,余村是生态资源,衢州是特色农产品,绍兴市闲置农房,而宁波葛家村是文化。乡村发展的资源要素主要有:生态资源、土地资源、特色产业、闲置农房、民俗文化、社会环境、交通要素、水资源等。不同类型的乡村资源在发展要素的带动下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在规划建设中,不能盲目跟风,要思考如何充分转化提升特色资源要素的价值,实现绿色、特色发展。

2、产业发展,做好产业谋划布局,构建一二三全产业体系,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结合当地特色资源、群众意愿和政府相关政策等,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突破口,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在规划中要注重三产融合,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突出拓展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旅结合、互联网+、一二三产业融合,构建链式联动的产业经济,充分激发各类资源要素的价值转化。

3、区域协同,加强示范引领、片区联动、品牌共建,打造整体优势,实现乡村振兴的区域共富

能够依靠自身特色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的乡村不多,大部分村庄资质平平,难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特色。在乡村规划中要按照“示范引领、区域一体”的原则,突出跨村联合、连片提升,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打造区域共赢的发展路径。变“单打独斗”为“集约共建”、变“各自为政为“优势互补”,推动“一村富”走向“村村富”,“一处美”变成“一片美”。

4、强化保障,人才振兴、科技赋能、四治融合、政策支撑,全方位激活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

乡村振兴要破解人才瓶颈,加强人才建设,培养造就和开发乡村土专家、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人、新型农民,发挥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科技人才、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下乡投资、创业,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乡贤和乡村领路人,建强基层组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乡村振兴要强化科技支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振兴要完善提升乡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综合治理模式,强保障、优服务、善治理,构建幸福乡村的微治理体系。此外,建立精准有效的土地、资金、人才等政策体系是政府推动乡村振兴的直接动力源。


浙江乡村振兴参观考察咨询:18867128961

备注:可根据考察主题制定具体参观方案路线,包含大巴车接送,餐饮住宿,考察点讲解等。

目录导航
  • 1、空间聚集模式:美丽休闲
    • 桐庐:多规和一,勾画富春山居新图
    • 衢州:山水为凭,串起诗画乡村风光
  • 2、绿色崛起模式:生态旅游
    • 余村: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 洞头区:修复一片沙滩,激活一个村庄
  • 3、产村融合模式:多元产业
    • 曹村镇:万亩农田“种”出美丽经济
  • 4、品牌引领模式:特色产品
    • 衢州:“三衢味”香飘九州
    • 丽水:“山”系品牌筑托花园乡村
  • 5、数字赋能模式:互联网+
    • 五四村:探索“数字乡村一张图”
    • 遂昌:农产品“触网”迸发乡村新活力
  • 6、文化深耕模式:文化创意
    • 葛家村:“艺术家驻村”与农民同频共振
    • 大陈村:村歌文化凝聚“精气神”
  • 7、要素激活模式:闲置农房
    • 绍兴:让闲置农房成为撬动乡土活力的新支点
    • 石塘镇:老石屋变成“东海好望角”动力源
  • 8、能人带动模式:社会投资
    • 下山头村:村企共建打造“有趣村庄”
    • 乌岩头村:“布袋教授”与古村的复兴实践
  • 9、片区联动模式:联动发展
    • 淳安下姜村:联合体抱团“绿富美”
    • 奉化滕头村:片区联动共绘五村新图景
  • 10、四治融合模式:村庄治理
    • 桐乡越丰村:“三治”到“四治”的乡村治理跃迁
    • 岱山东沙镇:“四治融合”让渔港小镇美起来
  •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的启示
    • 1、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优势要素,打造优势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精准破题
    • 2、产业发展,做好产业谋划布局,构建一二三全产业体系,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 3、区域协同,加强示范引领、片区联动、品牌共建,打造整体优势,实现乡村振兴的区域共富
    • 4、强化保障,人才振兴、科技赋能、四治融合、政策支撑,全方位激活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
  • 浙江乡村振兴网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浙江乡村振兴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ccyzx.com/news/131.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867128961

    Q Q: 2000194

    邮箱: 2000194@qq.com

    工作时间:09:00 - 18: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