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策实讯

浙江省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案例,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挖掘、培育和发展“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对于促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挖掘、培育和发展“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对于促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浙江省共有11个入选,一起来看看吧!

文化创意类

杭州市西湖区:画外桐坞

外桐坞村坐落在西子湖畔,位于有“万担茶乡”之称的龙坞茶叶基地之中,是西湖龙井茶的主要产地,也是一座艺术村。外桐坞村注重风情小镇建设,建立艺术交流基地,处处氤氲着艺术的气息。

外桐坞村的发展一度落后,村民收入不高、村容村貌破败,长期面临土地面积小、常住人口少、产业基础弱、环境条件差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外桐坞村积极投身乡村创新发展,经过数十年的改造提升,从破旧山村转变成了中国版的“枫丹白露”,村集体收入由2007年的100万元跃升到2021年的6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原来不足1万元跃升到7.1万元,入选了“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率先在全国探索了一条以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物质精神双富裕的新路子,如今还有个美丽的别称——“画外桐坞”。

2012年获批3A级旅游景点后,外桐坞村加速发展旅游业,以红色文化和茶香文化为特色专门开辟两条旅游线路,打造包括文化礼堂群落,引进专业团队建设“秀空间”生活美学馆,着力打造生态优、产业兴、生活幸福的“江南艺术旅游第一村”。连续五年冬季成功举办“年糕节”,将打年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活动发扬光大,吸引了数十万人次的游客前来体验。外桐坞村已经形成“观光+体验”的旅游新业态,成为杭州文化旅游新的目的地,为村集体年收入贡献超过80万元。

浙江省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案例,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第1张

文艺演出类

金华市武义县:陶村草昆

陶村,是陶渊明后裔古文化村,位于武义县西南部,陶氏祖先从缙云县迁来定居。据《(民国)宣平县志 》载:环溪栽有桃树千株,故名陶村。厚重的文化底蕴,造就了陶村不一样的自然风情。如今村里依旧有六座古桥、七个宗祠,各种历史建筑89处,跨越了元明清三朝,“五柳民风”延绵百年。在小镇生活巍然不惊于世事沧桑中,陶村草昆带着自成一派的鲜明特色,应运而生,深厚的乡土气息是深受农民喜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从“儒琴堂”、“翕如堂”、“民生乐社”,到县级专业昆剧团,再到“延艺社”,草昆依然在岁月洪流中生生不息。在陶村,昆曲文化氛围日渐浓郁,常可见到夫妻同唱、祖孙同台的景象。陶村的草昆从这里出发,沿着武义江水一路向前奔涌而去,在岁月洪流中生生不息,被列入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犷朴实的音乐,豪放洒脱的表演,文武兼备的艺术,武义昆曲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听众,却在时代的变化中,保留着艺术最本真的模样。陶村以昆曲艺术助推乡村振兴,带动旅游、餐饮、民宿产业的发展。

浙江省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案例,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第2张

绍兴市嵊州市:嵊州越剧

嵊州是“长三角最佳悠享旅游城市”,越剧是嵊州文旅产业的核心。在这片山水怡情、人杰地灵之处,诞生了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王文娟等一大批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

越剧小镇是国内第一个以戏剧剧种命名的文旅小镇,以“中国戏曲朝圣地,大众文旅目的地”为建设目标,具体定位在:中国越剧文化的传承展示基地、中国戏曲文化的保护展示基地、世界戏剧文化的交流展示基地;嵊州优秀地域文化和非遗项目的集中展示教学基地;山水相依、田园相融的戏剧文化休闲胜地。

小镇建设的落脚点在于乡村振兴,并且带动周边村落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浙江省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案例,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第3张

工艺美术类

温州市瑞安市:东源木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最早是由北宋毕昇发明,称为“泥活字印刷术”。后来经过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民庙又出现了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等印刷术,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便是木活字印刷术。木活字印刷术是用梨木、枣木或杨柳木等雕成单字,然后排字再进行印刷的技术。因取材方便,制造简单迅速,木活字便成为中国活字印刷史上常用的一种活字。由木活字印刷出来的成品,字形隽秀,墨迹清晰,保存时间可达一千年。

东源村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源木活字印刷技艺所在地。村子三面环山,故人们安静栖息于此甚少与外界打交道。在这平凡的竹篱瓦舍间,生活着一群坚守刻木活字的手艺人。

东源村的木活字印刷术完全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完整地再现了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刻字、检字、排版、校对、印刷、打圈、划支、填字、分谱、草订、切谱、线装等二十道工序,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最好实物证明。

浙江省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案例,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第4张

金华市东阳市:东阳木雕

说起中国木雕,最有名的要算浙江东阳木雕、广东金漆木雕、温州黄杨木雕和福建龙眼木雕,它们被并称为中国木雕的“四大名雕”。作为四大名雕之首,东阳木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不过,现存最早的东阳木雕实物,是建于北宋建龙二年的南寺塔倒塌后发现的建筑残件罗汉像,以及另一尊北宋时期的善财童子像。

东阳,城市虽然不大,户籍人口不过80多万,从自然条件来看,历来都没有地理优势,东阳人称,七山二水一分田,也就是说这里山多。这样的地理条件,在古代以农业生产为经济基础的社会里显然并不具备优势。然而,恰恰是自然条件的缺陷,成就了东阳成为“百工之乡”。

浙江省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案例,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第5张

衢州市柯城区:余东村农民画

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农民画村。走进余东村,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多彩鲜活的乡村画廊。这些农民画墙绘均由当地村民亲手描绘,大多取材于农村的景色或村民的生活片段,展现出浙西乡村特有的风土人情。

余东农民画形成了一种散发着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风格:构图大胆、手法夸张、色彩奔放、想象奇特、落笔生辉,泥土味、生活味、乡村味跃然纸上。如今,只有800多人的余东村,已有326人加入农民画家队伍中,创作的多幅画作在“全国农民画大赛”中屡屡获奖,农民画已经成为余东村独特的文化名片。

余东村以农民画为核心,推动形成“农民画+文创+旅游+研学”的新型文化产业链,实现了农民画从卖画到卖文创、卖版权、卖风景、卖旅游的“四个转变”。

余东村以一幅画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走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共富的新路子。

浙江省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案例,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第6张

文旅融合类

金华市兰溪市:诸葛八卦村

浙江金华兰溪市的诸葛八卦村,是迄今发现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它有精巧玄妙的九宫八卦布局、古朴典雅的古建筑群、千年传承的中草药文化……被誉为“中国第一奇村”。

该村现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承载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其中“诸葛古村落营造技艺”、“诸葛后裔祭祖”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如今,村内现有保存完好的元、明、清古建筑300多座,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建筑风格,极具江南水乡特色。寒来暑往,时移世易,在“八卦阵”和古建筑的装点下,这里依旧宁静如“世外桃源”。

依托八卦村优越的自然资源、历史人文,强化原生态绿景、文化养心之意,八卦村成为了一个极具个性的融“历史人文、农旅、休闲”于一体的高标准旅游村庄。

浙江省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案例,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第7张

金华市东阳市:横店镇影视文化产业

横店的山水之美、景物之美,早已让数不清的游客魂牵梦萦。然而今天的横店,有了更能打动人心的魅力。

横店镇高举影视旅游这块“金字招牌”,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各村在承接影视旅游溢出效应的同时,因村制宜,做好“拆、建、植”文章,推动“农、旅、影”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浙江省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案例,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第8张

绍兴市嵊州市:刘文西故里

位于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的刘文西故里当代画家刘文西的家乡,刘文西故里以刘文西IP为驱动 ,结合艺术振兴乡村+乡村振兴学院的新模式;通过艺术振兴乡村教学基地这一途径,来辐射浙江省内美术培训基地 ;同时,通过在这里建立绍兴市中小学自然研学基地后,一年可带来30000+人次的现场学习参观量,这也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校外课堂教育需求 ;而这里新建的名师名家艺术工作室,则将是西美/国美等高校艺术系研修班和户外教学基地 。

通过刘文西故里的打造,用艺术对乡村赋能,提高村民的艺术素养,把乡村的内在美和艺术挖掘出来,打造特色品牌,在艺术研学、住宿餐饮、农事体验、文创购物上持续发力,共同推动文+艺+旅+商的产业化的模式不断壮大,提高村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浙江省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案例,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第9张

其他类

丽水市青田县:方山乡稻鱼共生

近年来,方山乡紧扣“稻鱼小镇·农遗方山”发展定位,围绕关于稻鱼共生的批示精神,努力打造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践先行地。

据了解,五年以来,方山乡稻鱼种养累计投入800余万元,复垦荒地750亩,全乡种养总面积提升至4000多亩。同时,方山乡还投资300万元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成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2处。

方山乡还积极塑造“全球农遗”品牌,“稻鱼之恋”系列文创成绩斐然,对接故宫文创团队设计的“鱼多多”作为全球农遗大会吉祥物广受追捧。建成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3处展馆入选省级乡村博物馆,龙现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龙现“展馆之村”;农遗文化品牌有效打响,启动建设全球首个农遗公园,创成省级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县域样板区。

浙江省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案例,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第10张

嘉兴市桐乡市:蚕桑文化

蚕桑丝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迄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而嘉兴以“丝绸之府、蚕桑之乡”著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养蚕,并且有了原始的缫丝、织造技术。2021年8月,嘉兴桐乡蚕桑文化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桐乡市东池村是养蚕大村,更是蚕桑产业发展的重点村。在东池村,蚕桑文化的元素无处不在。一条名为“桑梓蚕缘研学路”的精品线路辐射大半个村子。线路全长5公里,总投资1500万元,沿线绿化、口袋公园、桑蚕创意中心及广场等节点充分彰显蚕桑文化特色,实现学、游、购三产融合发展,并为村民增添一个健身、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近年来,东池村立足农业特色优势,挖掘自身潜力,深挖历史延续文脉,做好“美丽+”文章,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在蚕桑领域做起了文章,开启“蚕桑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抱团经营模式,辐射带动相邻村农户3379户,涉及桑园面积8514亩,助力蚕农增收。

浙江省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案例,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第11张

目录导航
  • 文化创意类
    • 杭州市西湖区:画外桐坞
  • 文艺演出类
    • 金华市武义县:陶村草昆
    • 绍兴市嵊州市:嵊州越剧
  • 工艺美术类
    • 温州市瑞安市:东源木活字印刷术
    • 金华市东阳市:东阳木雕
    • 衢州市柯城区:余东村农民画
  • 文旅融合类
    • 金华市兰溪市:诸葛八卦村
    • 金华市东阳市:横店镇影视文化产业
    • 绍兴市嵊州市:刘文西故里
  • 其他类
    • 丽水市青田县:方山乡稻鱼共生
    • 嘉兴市桐乡市:蚕桑文化
  • 浙江乡村振兴网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浙江乡村振兴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ccyzx.com/news/144.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867128961

    Q Q: 2000194

    邮箱: 2000194@qq.com

    工作时间:09:00 - 18: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