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策实讯

乡村振兴的浙江实践:“资源小省”何以成“探路先锋”?

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浙江交出了乡村振兴的高分答卷,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农底盘愈行愈稳。…

浙江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创新、改革、开放,正乃浙江引擎所在。整整20年,“八八战略”如同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浙江高质量发展新通道。久久为功的还有“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高效生态农业”战略,浙江一任接着一任干,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绘到底,让之江万千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是资源小省,又是经济大省的浙江,始终对农业农村秉持战略眼光、坚持优先发展。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浙江交出了乡村振兴的高分答卷,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农底盘愈行愈稳。

一稳双强,产业兴旺

山多地少,加之刚性成本高,粮地之争、粮经之争,让浙江种粮并非易事。尽管困难重重,但浙江紧抓不松,稳住了粮食安全“压舱石”。2022年,全省粮食总播种面积1530.7万亩,总产量达124.2亿斤,均创近7年新高,尤其是早稻面积和产量增量位列全国首位。去年,疫情多点散发,持续高温干旱,这是“抢”回来的收成,浙江用“增量补损失”:一方面,清理腾退“非粮化”,让良田回归粮田;另一方面,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嫁接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种粮难,可种下粮食又不难,这缘于日渐完备的服务。在浙江,率先建立种粮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实行全省域水稻完全成本保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5.5%。不止粮“稳”,还有猪渔“安”,138家的万头猪场,逾600万吨的水产品年产量,强化多元化食物供给。

乡村振兴的浙江实践:“资源小省”何以成“探路先锋”?

稳固背后,农业科技与装备支撑功不可没。一直以来,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浙江从未放弃对生产模式的调整,向“机器换人”要效率,向“微笑曲线”两端要效益,既注重科技研发,又注重市场营销与品牌培育。

2021年,浙江启动以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为内涵的农业“双强”行动,各领域亮点更靓:率先开展省级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推动组建省种业公司,良种覆盖率达98%;推动成立湘湖实验室,实现农业领域省实验室的零突破;丘陵山区小农机发展进入新赛道,一大批适用农机脱颖而出;成果转化应用跑出“加速度”,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至65.15%。比规模,浙江难言优势,但论亩产,令人刮目相看。为提升竞争力和附加值,今后,浙江还将实施“126X”现代农业发展工程,“1”即粮食安全,“2”即科技强农、机械强农,“6”则指的是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智慧农业、农产品冷链物流与农产品加工等6个“百千”工程,聚焦“X”个农业主导产业,培育“百链千亿”农业全产业链,“十业万亿”乡村产业,深化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

万村共富,全域和美

走在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推门即花园,全村皆景区,新式别墅连片、沥青村路通户,农家小院精致典雅、乡村书房文化沁香,别有一番滋味。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曾到梅林村考察。当时,他刚到任浙江,第一时间便深入基层察民情、听民意、访民忧,重点关注农村环境问题。受梅林等村庄发展的启发,2003年6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拉开序幕。20年来,浙江万千美丽乡村脱颖而出。看颜值: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线一风光、全域大花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看气质:文明乡风蔚然成风,传统村落焕发新姿,乡土人文得以延续,全球、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浙江均居全国首位。

在浙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无害化卫生厕所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累计建成了1.58万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覆盖率超九成。通过坚持不懈实施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全省城乡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90%,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覆盖所有农村学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超98%。

不仅宜居,更为宜业,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让浙江乡村迸发出勃勃生机。推开别致小院,或是特色民宿,或是创作室,或是孵化基地,冷不丁与艺术家、海归等来个撞怀。“农二代”接棒后,与老一辈不同,不光卖产品,还卖风景、卖文化,创意无极限。美丽乡村如何转化美丽经济?经营由此大放异彩:有的成立“强村公司”,有的联姻国企共建,有的聘请职业经理人,有的招引第三方运营,各显神通寻求“两山”转化渠道。此外,越来越多的村庄打破行政界线,整合资源连片组团、共谋发展。颜值产值双丰收。截至去年底,浙江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预计达770亿元,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总收入20万元以下、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下一步,浙江将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全域创和美”的新格局正照进现实。新征程,浙江更重视以人为本,将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以及乡村治理先行区和数字乡村引领区,用智慧与科技提升乡村生活品质感。根据计划,每年,浙江还将建设200个未来乡村、400个“一老一小”服务场景,让农民全生命周期需求就地就近得到满足。

口袋脑袋,共同奔“富”

“山下一张床,赛过城里一套房”,这是许多人对德清县民宿的赞誉。在被誉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的莫干山镇劳岭村,家家开民宿、户户小轿车,不少还在城里有公寓和洋房。小小山村,全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超6亿元。

浙江素来藏富于民,政府与百姓有着天然默契:政府搭台,为大众创业创富提供各种暖心服务、创造各种优良环境;百姓唱戏,则用踏实肯干、开拓创新,成为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者。2022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65元,有望连续38年领跑全国各省区。

增收离不开改革赋能。据了解,近年来,在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上,浙江打出了“市场化改革+集体经济”“标准地改革+农业‘双强’”“宅基地改革+乡村建设”“数字化改革+强村富民”四套“组合拳”。接下来,浙江还计划实施乡村点亮行动,5年内新盘活10万宗闲置农房、整村盘活1000个。

在德清县,近年来,50多项涉农改革统筹推进,形成了一大批成果。尤其是以农村承包地、农业“标准地”、农村宅基地“三地联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显化资产价值、促进村强民富。2021年以来,全县共盘活农村宅基地5293宗,盘活价值4.5亿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439家。2022年,德清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71.5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4万元。

“口袋富”固然重要,但仔细研究浙江农民的幸福账,更在于“脑袋富”与“生活美”:越来越优质的公共服务,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构建,让安全感更踏实,很多事足不出村,便可掌上办、一键办。

从2013年启动的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计建成20511家,实现500人以上建制村全覆盖。送文化有了场所,村民还在此争相秀文化,自信尽显脸庞。一个个民俗展示馆、乡村博物馆重拾乡愁,一家家农家书屋提升改造,偏僻山乡也能弥漫书香。

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王通林表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总号令的提出,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道路上,农业农村是短板,更是机遇,浙江将争当农村改革探路者、城乡融合先行者、乡村振兴排头兵,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省、高效生态农业强省,持续擦亮浙江三农金名片。

目录导航
  • 一稳双强,产业兴旺
  • 万村共富,全域和美
  • 口袋脑袋,共同奔“富”
  • 浙江乡村振兴网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浙江乡村振兴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ccyzx.com/news/296.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867128961

    Q Q: 2000194

    邮箱: 2000194@qq.com

    工作时间:09:00 - 18: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